0 1分钟 10月

《回医诊断学》·问诊 第三节 问诊的方法(一)

        9.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准确的病史,有时医生要引证核实患者提供的信息。如患者用了诊断术语,医生应通过询问当时的症状和检查等以核实病情资料是否可靠。例如,患者:“5 年前我患了肺结核。”医生:“当时做过胸部X光检查吗?”患者:“做过。”医生:“经过抗结核治疗吗?”患者:“是,服药治疗”。医生:“知道药名吗?”又如患者说,“我对青霉素过敏”,则应追问“你怎么知道你过敏?”或问“是青霉素皮试阳性或你用青霉素时有什么反应?”经常需要核实的资料还有呕血量、体重变化情况、大便和小便量,重要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结核药物和精神药物的使用,饮酒史、吸烟史以及过敏史等。

       10.注重仪表、礼节和友善的举止,有助于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甚至能使患者讲出原想隐瞒的敏感事情,适当的时候应以微笑或赞许地点头示意。问诊时记录要尽量简单、快速,不要只埋头记录,不顾与患者必要的眼神交流。交谈时采取前倾姿势以表示注意倾听。另外,当患者谈及他的性生活等敏感问题时,询问者可用两臂交叉等姿势,显示出能接受和理解他问题的身体语言。其他友好的举止还包括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不偏不倚的语言,以及一些鼓励患者继续谈话的短语,如“我明白”“接着讲”“说得更详细些”。

        11.恰当地运用一些评价、赞扬与鼓励的语言,可促使患者与医生的合作使患者受到鼓舞而积极提供信息,如“你已经戒烟了?有毅力”,或“你能每月做一次乳房的目我检查,这很好”。但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可随便用赞扬或鼓励的语言。

        12.询问患者的经济情况,关心患者有无来自家庭和工作单位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医生针对不同情况做适当的解释,可使患者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有时应鼓励患者设法寻找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介绍一些能帮助患者的个人或团体。

        13.医生应明白患者的期望,了解患者就诊的确切目的和要求。有时患者被询问病情时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实际上他可能还有其他目的,如咨询某些医学问题,因长期用药需要与医生建立长期关系等。在某些情况下,咨询和教育患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甚至本身就是治疗的目标。医生应判断患者最感兴趣的、想要知道的及每一次可理解的信息量,从而为他提供适当的信息或指导。

        14.许多情况下,患者答非所问或依从性差是因为患者没有理解医生的意思。可用巧妙的方法检查患者的理解程度,询问者可要求患者重复所讲的内容,或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看患者能否做出适当的反应。如患者没有完全理解或理解有误,应及时予以纠正。

        15.如患者问到一些问题,医生不清楚或不懂时,不能随便应付,不懂装懂,甚至乱解释,也不要简单回答三个字“不知道”。如知道部分答案或相关信息,医生可以说明,并提供自己知道的情况供患者参考。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回答自己以后去查书,请教他人后再回答,或请患者向某人咨询,或建议去何处能解决这一问题。

        16.问诊结束时,应对患者的合作表示感谢,告知患者或用肢体语言暗示医患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下一步对患者的治疗计划,下次就诊时间或随访计划等。

        必须指出,只有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反复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如像人类交往与交流的其他形式一样,不可能有机械的、一成不变的问诊模式和方法,应机敏地关注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初学者有时思维紊乱、语涩词穷,难以提出恰当的问题,问诊进展不够顺利,应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要时可以反问自己,是否患者此时特别难受?是否患者不愿表达?有无语言障碍?是否患者被疾病吓倒?医生自己是否太紧张?是否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医患关系?是否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度不够?努力去发现影响问诊的原因,予以解决,才能不断地提高问诊水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