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诊断学》·望诊 第一节 望诊内容(二)首页医药 作者 1511220412@qq.com 1511220412@qq.com 2022-11-03 0 11月 《回医诊断学》·望诊 第一节 望诊内容(二) (四)望头面 回医学认为,经脉自脑流通全身,其“筋络”自脑而通至于耳、目、口、鼻、舌,再依次流通于各脏器经脉。故头部诸关窍与全身各脏器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它们的仔细观察,对于诊断疾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望毛发:望毛发主要是观察毛发的色泽、分布及有无脱落等情况。患者头发有光泽,无明显改变,主病情轻而易治;患者头发失泽,枯槁而乱,是重病久病之象,治疗较难;少年白发,为红液质异常,主血热、血虚或肾虚,多与思虑过度、压力过大、营养不良等有关。 眉毛浓密粗长,色黑有光泽,身体强壮者,主禀性未败,体液、气质均衡。眉毛稀疏,体弱多病,多为禀性衰败,气血损伤;两眉过于平直粗疏,易见头痛、腰腿痛,多为体液失调,血多气少,多见于老年人;眉毛全秃为早衰、早老;眉毛粗浓直倒逆生长,眉骨隆起者,多性急;眉毛细长者反应较慢;眉黑而光亮,为禀性平和,气血充足;眉平直干燥,女子易月经不调,男子易神经衰弱;眉梢凌乱无序者,多郁郁寡欢;眉毛下垂细而少者,多禀性有损,气弱;小儿眉如新月多聪贤;眉乱细软失泽多体弱;头发干枯无泽,卷曲,眉乱而坚,是重症病象。 睫毛难举,或举而不灵为重病,举而灵者为轻病;双睫毛举而不闭,多见于突眼病;单睫毛举而不全闭,多见于中风。 2.望面色:望面色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法。面部色泽的变化能反映出人体禀性、体液、脏器、气血阴阳等的变化。面色分为青、黄、红、白、黑五种,五脏对应五色,青为肝,黄为脾,红为心,白为肺,黑为肾,因而从面色的变化可推测到五脏的病变。 正常人的面色是红黄相伴,有光泽。但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所处地区不同以及季节、气候、工作环境等差异,人的面色有可能偏红、黄、青、黑、白色。另外,人的面色在春天偏青,夏天偏红,秋天偏白,冬天偏黑。 回医学认为,面红多见于禀性热、红液质者;面青,多为禀性衰败,寒毒、瘀血内盛,或痛证;面黄,易怒者,为黄液质人,病理状态下为禀性衰败而湿,可见于黄疸病;面黑,多为五脏禀性衰弱,水毒内泛、瘀血阻滞;面白,多见于禀性冷、白液质者,病理状态下为禀性衰败而冷,白体液偏盛,或血气不足,或痛甚。 3.望目:目是天地万物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天地、人身精华之所系,人体脏器之精皆上注于目,其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 望目主要是通过观察眼神、色泽、目形及其动态变化来判断人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为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提供依据。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睛属肝,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白睛属肺,因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瞳仁属肾,因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仁;眼胞属脾,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眼睑。因此,望目尤可洞察五脏的病变情况。(1)望限神:眼睛黑白分明,精彩内含,神光充沛,有眵有泪,视物清晰,是眼有神,多禀性未败,体液平衡,即使患病,也易治。反之,白睛暗浊,黑晴色滞,失去精彩,浮光暴露,无眵无泪,视物模糊,是眼无神,多禀性有损,体液失衡,病重难治。(2)观色泽:目清澈者为寒,目暗浊者为热;目赤肿痛,多属热性气质失调;目眦赤为心火,白睛赤为肺火,脸缘赤烂为脾经湿热。白睛黄为禀性衰败,湿热或寒湿内盛,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多见于黄疸。目眦淡白多为血虚。(3)察目形:眼泡水肿,如新卧起之状,是水肿病初起之征;老年人肾气衰,水道不利,可见下脸肿;目晴下陷窝内,可见于呕吐泄泻或久病重病之人;若里陷已深,视不见人,便是阴阳竭绝的死证。眼青突出而喘满上气,见于肺脏受损,呼吸不利;眼晴突出,目光炯炯,颈前肿起,见于瘿瘤,为肝气郁结、痰气壅结所致。单眼突出,多属恶候。翳生于黑晴,膜生于白晴,皆属外障眼病,多由邪毒外侵,或内有食滞、痰火、湿热等,或七情郁结,脏气虚损,或由外伤所致。外观正常,或瞳仁变色变形,出现视力障碍者,皆为内障眼病,多由情志内伤,气血亏损,肝肾不足,或外邪引动积热而发。(4)观眼态:两目白睛翻起,眼珠上视不能转动,或目睛正圆,固定直视,神志不清,为气质、体液将绝,属危候;两目上视,不能转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风邪侵袭的危象。横目斜视,除先天者,多为肝风内动,牵引目系所致。睡着之时,眼睑闭合不全,多由脾虚失养,眼睑闭合失司所致。眼睑下垂,若为双脸下垂,多为先天性,属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损;单睑下垂,或双睑下垂不一,多为后天性,属后天失调,禀性受损,脾虚气弱,或外伤后气血不和所致。患者胞轮振跳,多因风热侵袭,或气血亏损,经脉失养所致。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瞳仁缩小,多为肝胆火炽,或劳损肝肾,虚火上扰,或川乌、草乌、毒蕈、有机磷农药中毒。 4.望耳:耳与脏器、四肢百骸有密切的联系,在耳郭上有全身脏器与肢体的反应点,尤其与肾、胆的关系最为密切。望耳应注意观察耳的色泽、形态及耳内分泌物的情况。(1)色泽:常人之耳,色红润而有光泽,是禀性调和,体液平衡的表现。耳轮色白,常见于暴受风寒;全耳色白,见于禀性衰败,红液质异常,血液亏少,或饱受风寒;耳薄而白,为肾脏精绝,见于垂危之人;耳轮青黑,常见于剧痛病证;若耳轮干枯焦黑,多为肾阴久耗;耳轮红肿,则多见于热性气质失调性疾病;耳垂潮红,可能与消渴病有关。若小儿耳背见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2)形态:常人之耳,肉厚而润泽,是禀性调和,肾精充足的表现。耳薄而小是肾气亏损的表现,耳瘦削者是肾精或肾阴不足的表现。耳轮萎缩,提示禀性衰败,肾气竭绝,多属死证;耳轮甲错,为久病、红液质异常,提示血脉瘀滞。耳垂出现褶皱,提示可能有心脏疾患;耳垂过小,为禀性受损,肾气不足,先天发育不足的表现;耳垂大,多禀性调和,肾气足,多长寿。(3)耳道分泌物:正常外耳道有耵聍腺分泌的耵聍液,还有皮脂腺的分泌物,干后是白色碎屑。有些人耵聍液长期呈油状液体,俗称“油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耵聍过多,结成硬块,可阻塞耳道,影响听力。耳内流脓,多见于禀性衰败,有湿或湿热。 5.望鼻:望鼻应注意观察其形态、色泽及鼻内变化。(1)色泽:鼻色明润,是无病或病将愈之征。鼻腔淡白无泽,鼻尖色白、青或黄,失泽,为禀性衰败有冷,白液质异常;若腔内潮红或赤肿,或鼻尖色红,为禀性衰败有热,红液质异常。男子鼻翼色黑下连人中,多有阴茎、睾丸疾患;女子鼻翼色黑多有经带疾患。鼻头色青,多见寒邪凝滞;色黄提示体内有湿热;色白是亡血;色赤是有热。鼻孔干燥,属禀性衰败有干;干燥而色黑如烟煤状,是禀性衰败有干、有热。(2)形态:鼻肿者,为邪气盛。鼻红肿生疮,为血热。鼻内息肉,结如榴子,渐大下垂,闭塞孔窍,多因风热湿浊郁滞日久而成。鼻头色红生粉刺者,是酒齄鼻,多因肺胃蕴热所致。鼻柱溃陷,多见于梅毒;鼻柱崩塌,多见于麻风恶候。初病鼻翼翕动,见于热性气质失调性疾病;久病抖煽,见于寒性气质失调性疾病。病中鼻尖歪斜主病危。(3)鼻内病变:鼻流清涕者多属于风寒之毒内侵;鼻流浊涕而黏者多属于风热之毒;鼻流脓涕,气味腥臭者,多为湿热性气质失调性疾病;鼻腔出血,多为禀性衰败有热。 6.望口唇:注意观察其形态、色泽、润燥的变化。正常口唇丰润饱满,多为淡红色;唇色深红为禀性衰败有热;绛红多为禀性衰败,热毒内盛;淡白为禀性衰败,血气亏虚;苍白失泽为禀性衰败有冷:青紫为禀性衰败,寒毒、瘀血内盛,或痛证。口唇干裂,多为干性气质失调性疾病。久病突见唇若涂朱或人中色白,或上唇缩短,皆为病情危重之象。 7、望咽喉:咽喉为谷道、气道之门户。咽部红肿而痛,多为禀性衰败,风热火毒内攻,或肺胃热毒内盛;淡红鲜嫩者为禀性衰败,虚火之毒上攻。 典籍 医药 文章导航上篇文章下篇文章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评论 *显示名称 * 电子邮箱地址 * 网站地址 在此浏览器中保存我的显示名称、邮箱地址和网站地址,以便下次评论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