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诊断学》·绪论首页医药 作者 1511220412@qq.com 1511220412@qq.com 2022-10-08 0 12月 《回医诊断学》·绪论 绪论 回医药学是以天人合一的理论为核心,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四性四液理论为纲,汲取、融合了古代阿拉伯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及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吸纳了东西方诸如天文、气象、历法、物候、生物、化学、生育、心理等科学成果,经回族先贤及后世学者以儒诠经,传医学,发奥义,通过反复医疗实践使其得以不断丰富完善,总结归纳出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在于以认识、预防、治疗人体身心疾病为手段,以保持、恢复、增强人的身心健康与天地自然相适应能力为目的的人文医学。它在许多方面蕴含祖国传统医学和阿拉伯医学以及其他医学的诊疗特点,但又有其独特的回族文化,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民族医学。它不是一般的民族医学,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民间草药方术的民间医,而是一种有理论、有实践、有伦理、有指导、有方向的医学,是综合的医学体系,既注重人体,又注重精神;既注重个体,又注重社会,它是世界性的,利用一切卫生资源和医学技术为全人类服务的医学。回医药的理论特色和临床特色是回族及其先民具有原创性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伟大创造,是回医药对祖国传统医药学的积极贡献。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做出概括性判断。回医诊断学是回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是根据回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一、回医诊断疾病的理论基础 回医学在论述病理过程中,以禀性为中心,体液、脏器、经脉,气血阴阳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局部的病变可影响到整体,整体的禀性、异常的体液也可显现于局部。可见,回医学是依据外在的、有感知的、显形色的信息而推知禀性、体液、脏器内在联系及其虚实盛衰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即通过眼、鼻、耳、舌、脉及局部显现感知症状的变化情况,以综合禀性、证候与病因的“三维辨证”为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回医学的“三维辨证”思想,是基于人身(小世界)与宇宙(大世界)同源、同构、同步运动,和谐统一的动态观。从万有存在均具有长、宽、高这样的三维共性出发,运用哲学思想考察和逻辑论证,为诊断、识病、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二、回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回医学在诊断上,通过眼、鼻、耳、口、舌、脉、痰、尿、便等外在表现,得出“禀性”“病因病机”及“证候”方面的结论,以此为依据做出诊断。 回医学主要通过症、因、质三维辨证的综合诊断法开展医疗活动,包括识证认病四法,即直观、启示、神迹和思辨四步。医生从整体的辨证出发,遵循真一七行、四性、四液、禀性理论,运用“直观”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运用“启示”对症状表现加以综合分析,进而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运用“神迹”以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病位所在,从而“思辨”其禀性病情,为施治打下基础,指明方向。三、回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一)诸诊合参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说。作为回医学来讲,各种诊法也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在收集临床资料时,要求从诸诊合参的原则出发。因临证时不能只凭一个症状或体征便仓促做出诊断,不能片面强调或夸大某种诊法的作用,而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诊查,发挥医者的主导作用,将诸种诊法综合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收集病情资料。 (二)首辨禀性 禀性是回医理论中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禀性是个体生理特性,这种特性是人体脏腑组织,气质体液等内在结构、功能和认知心理、应变能力综合作用后的整体性显现。禀性衰败则是机体的生命活动、抗御疾病能力,在脑及气质体液的统一调控下,维持在弱稳态、低水平的状况,这是一种亚病理状态,对整个人体来讲,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回医学认为,禀性源自有清、有浊的父母之性,又受制于万变不同之时光和阴阳之气,染于万变不同之习俗。故禀性衰败,一者由于父母之性有蚀浊,二者由于后天风、火、水、土之侵构。 病理根源的产生,多由禀性衰败而致。生理状态下的禀性、气质体液和病理状态下的禀性衰败、病理根源说是回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回医诊断中,首要的是辨禀性,辨其是否有禀性衰败及禀性衰败的类型。(三)三维辨证 三维辨证,即综合禀性、病因病机与证候的辨证方法。从禀性来论,病因相当于干扰因素,证候的出现是禀性对病因干扰的整体定型反应形式;疾病是病因干扰情况出现的症状、体征与“形”“质”异常的体液、四性(根源)及脏腑组织所确定的病理过程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疾病是在禀性因素的基础上,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破坏后,发生相应病理变化,表现出了相应的证候。 辨禀性,确认是何类异常体液和气质,为识病治疗提供依据,是辨证的基础。禀性是特定的身体素质在某些病因干扰刺激过程中所表现出某些较为特异的病理反应状态和类型。它可以从结构、功能、代谢甚至遗传基因等方面对疾病做出实质性的解释。 辨病因病机,包括潜隐的先天致病因素和显现的后天致病因素。再有冷、热、干、湿四性气质失调,四大体液的异常变化(量、质)及禀性衰败等病理变化。辩证候,即症状和体征。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中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疾病发展态势的病理概括,也是对疾病当前本质做出的结论。有感知而无形色的为症状,有形色而无感知的为体征。 典籍 医药 文章导航上篇文章下篇文章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评论 *显示名称 * 电子邮箱地址 * 网站地址 在此浏览器中保存我的显示名称、邮箱地址和网站地址,以便下次评论时使用。